奥华视窗|奥华信息网
当前位置: 奥华视窗 > 新闻

社工、护工傻傻分不清?记者走访调研沪上“社工”的一天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5-18 14:39   作者:文辉   关键词:记者,调研,记者,调研  阅读量:14191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3月19日报道:今天是国际社工日,但是不少人却对“社工”这份工作知之甚少。社工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如何开展工作的?记者在第13个国际社工日前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他们的社工小组获得了2018年上海十大优秀社工案例,这两家机构的社工团队有何代表性?东方网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医院里不看病的“白大褂”

周一上午8点,上海九院唇腭裂治疗中心走进一群“白大褂”。这是每天的例行查房时间。医疗团队与患者和家属就治疗情况进行沟通。孙振军和他的同事也在这个团队中,作为医院的专职医务社工,跟着医生查房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图片说明:社工带领孩子们

“经常有人问我,社工是做什么的,是不是志愿者,和行政人员又有什么区别”孙振军笑着说。其实社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种。本科硕士都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他,能够快速学习所在医院、科室的基本医疗护理知识,融入医疗团队,短时间内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社会需求评估,并且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资源转介服务。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对患者进行生理上的帮助,医务社工便是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支持。

刚开始做病房探访的时候,“兔唇”患儿的家长们并不愿意多谈。孙振军在探访时看到这么一对来自安徽的母子:他们内向不多话。社工走过去询问孩子的情况,母亲也只是简单地说一两句,不愿多提,17岁的儿子低着头玩手机,一言不发。社工邀请母亲参加唇腭裂患儿照顾者支持小组,大家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照顾经历,通过“表情包”绘画表达情绪、“手指有什么”发现照顾孩子的优势和资源等环节,互助分享,相互鼓励。有的家属在小组中激动地哭了,“我怕小孩子没有朋友,又怕她真的出去交朋友被人嘲笑,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婆婆不想让别人知道她这个病,我生完住在单人病房,怕别人看见宝宝的样子。”在这场特殊的交流会里,很多家属终于在“同病相怜”的伙伴面前讲出了平常难以启齿的心理隐痛。

图片说明:小组活动

小组结束后,这位母亲从活动室跑出来追上社工,说:“我想和你交流下我家孩子的情况,你有时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唇腭裂患儿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儿童存在着容貌和语音上的不同,在比较中,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我”、“不如他人的我”。这位母亲感受到唇腭裂让孩子变得有些自我封闭,或许是因为歉疚,她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交流这些事情。

而这些,只是医务社工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医院社工要负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医院志愿服务管理,协助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医务人员的心理支持也是他们需要着手的事情。

孙振军是上海九院招聘的第一位专职医务社工,记得刚进医院时,大家对社工的定位并不清晰,医护人员并不知道社工可以为他们带来什么。随着医务社工服务成效的呈现,这几年大家对社工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但随之又面临“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

照顾老人是件技术活

与医务社工相比,养老社工又是另一种“人生百态”。90后的蒋小娟进入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的第二年了,社会工作毕业,但是现在班级里从事社工工作的同学不超过10人。她所在的四福院以收养社会孤老、有家寄养为主要服务对象。院内有4位专职社工,大家为福利院住养人员开展的专业服务,包括心理疏导、带领大家进行锻炼、组织各种活动等等。

图片说明:老人们在菜地劳作

这几年,四福院新收住多名孤老及农村本地老人,在日常工作中,大家发现,因与原先生活模式有很大的差距,部分新来的老人出现了久坐、沉默、被动的状态。考虑到部分老人之前在,有田园劳作的经历,社工们便在福利院内找了一处空地开辟农场,开展“我的秘密花园”园艺小组活动。

第一次带爷爷奶奶来到菜地,有着长期农耕种植经验的唐老伯显得格外激动,竟主动蹲下来,拔起了杂草。在他的带动下其它老人也迫不及待加入进来,以往沉默的气氛一下子被打破了。结束时唐老伯还指着手表反复和社工们确认下一次活动开始的时间。

性格沉默的朱阿伯一开始很不配合,他被分到负责保管工具和发放喷水壶,并不熟练的他一度因分发不得当,要负气离开。社工不断地鼓励他,“你做的很好”“你看蔬菜都长得很好,这些都离不开你的帮忙”等等话语让原本以为自己一无所长的朱阿伯找到了信心和责任感,花了两周时间磨合,他会自己打开工具箱,主动给大家分配水壶,看到有人的水壶没水了,也会积极地帮忙倒满水。这些变化都让大家很是欣喜,劳动之后的朱阿伯食欲大增,睡眠质量也有了提高。

当种的玉米、生菜被分到福利院爷爷奶奶手里时,大家都有些坐不住了,想来参加劳动。于是,蒋小娟又把小组活动扩展为院内常规活动“我是勤劳的小蜜蜂”,从春天到秋天,只要天气好,就带着爷爷奶奶们下地干活。

今年是胡春燕在四福院第四年,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房间里走走问问,爷爷奶奶一见到她就开启“告状模式”。“周奶奶和李阿婆昨天晚上又吵架了呢。”“张老伯答应睡前只看半小时电视,结果他看了1个小时。”……诸如此类,胡春燕说起来都如数家珍,老人们愿意跟你说,是好事情。胡春燕自嘲做了社工后自己变成“话痨”了,因为跟爷爷奶奶沟通,尤其是有认知症障碍的老人,要反反复复说很多次。

今天上午,上海市民政局以“追梦新征程,社工在行动”为主题,举办了2019年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记者从仪式上获悉,目前本市持有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人数达到27344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已达603家。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已涵盖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社会救助、婚姻家庭、职工帮扶、医疗卫生、犯罪预防、统一战线、灾后服务等20多个领域。“社工”群体正在更多的走进人们的视线中。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