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华视窗|奥华信息网
当前位置: 奥华视窗 > 新闻

亚行副行长班邦·苏桑多诺:中国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经验值得肯定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9-21 17:50   作者:山歌     阅读量:1201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20日讯 (记者 田原)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将于9月23日在纽约召开。为此,记者就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基础设施议题,专访了亚洲开发银行负责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管理事务的副行长班邦·苏桑多诺。班邦曾任印尼交通部副部长、印尼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部副部长。

记者: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内,如何理解可持续基础设施及其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苏桑多诺: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对可持续、包容性增长至关重要。基础设施可为人们参与劳动、生产、服务带来便利,有助产品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中有效分配,还能促进技术进步。因此,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质量对人类福祉的增进具有决定性意义。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基础设施的具体目标为:“发展优质、可靠、可持续和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以支持经济发展和提升人类福祉,重点是人人可负担得起并公平利用上述基础设施。”

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有利于促进商业和工业发展,还能改善健康和教育成果,帮助解决水资源和气候变化问题。可持续基础设施更强调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全生命周期内确保“投资的全额回报”。这意味着,要实现基础设施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增加经济、环境、社会收益方面正面效应的最大化。可持续基础设施必须具有包容性和适应力,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并具有环境敏感性。然而,基础设施不会自动实现上述目标,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就要在基础设施设计中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目标。例如,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应将温室气体、废气、污水、固体垃圾排放量和土地退化度的最小化纳入考量,还要注重妇女、老人、残疾人、弱势群体公平受益等社会因素。

记者:您如何评价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苏桑多诺:过去50年,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共和私营部门均对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基础设施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来看,持续发展中的亚洲已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建设等令人印象深刻。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通过加大环保力度、恢复主要流域生态系统、治理空气污染和响应低碳经济倡议等方式,正致力于解决基建引发的环境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概念已享誉亚洲,中国在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能让本地区乃至全世界受益,其他国家应向中国学习相关经验。

然而,亚洲基础设施仍面临发展鸿沟,目前尚有约3.5亿人没有用上电,6亿人没有获得改善的水源,15亿人口缺少质量尚可的卫生设施,10亿人居住在距离全天候道路两公里以外的地方。近年来,城镇化又成为一大挑战。亚行预计,2030年中国人口的70%将进入城市,这意味着新增3亿人口需要在城市就业、安家并获得相关服务;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恐怕会更高,届时城市基础设施在防止空气污染、应对水源短缺、抵御内涝和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新型风险方面,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发展基础设施时,要更多考虑绿色、清洁、宜居等可持续因素。

记者:从政策制定者角度看,发展可持续基础设施要坚持哪些理念?

苏桑多诺:发展可持续基础设施有两类理念,一是经济原则,即综合考量技术可行性、温室气体排放等全生命周期成本、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企业和社群间利益公平分配等因素;二是广义上涉及环境、社会、公共治理原则,如可持续基础设施应避免、最小化或减轻、补偿对环境和社会的不利影响,应按照普遍可获得、防止滥用等公平原则建设和运营,应有助完善规章规则、采购系统、金融控制、监测报告等领域的公共治理。目前,上述理念已逐步发展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原则,即最大化发挥基础设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兼顾环境和社会考量、增强自然灾害等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关背景介绍:

①亚行最新预计,2030年前亚洲国家和地区每年需要投资至少1.7万亿美元,以普及基础设施、保持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诸如世界银行、亚行、亚投行等多边发展银行要加大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融资力度,提供技术支持,推广先进项目经验,促进政府和私营部门更好理解和落实《巴黎气候协定》。例如,可通过加强南南合作,将国际先进经验转化为因地制宜的做法,提高当地政府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加当地公民社会对可持续基础设施积极效应的认同。

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2017年度工作报告》指出:亚投行致力于帮助成员建设满足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承诺的基础设施,绿色金融(又称“可持续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体现在亚投行涉及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其他环境目标的各种项目中。这里提到的“绿色金融”模式是2011年由来自亚、非、欧、中南美的23家全球或区域发展银行共同提出的。

③亚投行利益攸关方事务高级专家凯文·奎克(Calvin Quek)2019年7月份撰文指出,亚投行呼吁公民社会组织在发展可持续基础设施过程中,通过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加强协调,帮助亚投行各成员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