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华视窗|奥华信息网
当前位置: 奥华视窗 > 新闻

这对在美国居住的兄弟离温68年如今回乡却找不到家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17-07-08 16:16   作者:夏冰   关键词:美国,美国  阅读量:15842   

这对在美国居住的兄弟离温68年如今回乡却找不到家

昨天上午,专门从美国回来的郑淼和弟弟郑小平向记者求助,希望能帮他们寻亲。兄弟俩讲述对往事的回忆时,不禁流下了眼泪。

68年前的那个晚上,母亲带着郑淼兄妹四个,乘着小舢板,从瓯江出发,前往台湾与父亲团聚。这一走,郑淼一家就与家乡温州的亲人再没见过面。

如今,早已在美国定居的郑淼兄妹都是古稀老人,但始终忘不了那个记忆中的家。今天,专门从美国回来的郑淼和弟弟郑小平向记者求助,希望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叶落归根,将父母的骨灰从美国带回家乡。” 这已是兄弟俩第三次到温州寻亲了。

他们的家就瓯江边

这对在美国居住的兄弟离温68年如今回乡却找不到家

如今的温州瓯江畔

76岁的郑淼家中有兄妹四个,郑淼排行老二,哥哥郑镇东比他大三岁,已去世。郑淼下面还有个妹妹叫郑可知,今年73岁,郑小平排行老四,今年69岁。

郑淼告诉记者,父亲郑平出生于1912年,是永嘉楠溪人。“当时父亲为了从军,虚报了两岁。”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郑平又去了印度受训,随后被调往东北,在国民政府内任职。抗战胜利之后,父亲回到温州,在温州城内建了一栋2层洋房,并用母亲的小名“诚宇”命名。

在兄弟俩的印象中,那是一栋独立的洋房,前门开在一条名为铁马路的街上,背对瓯江。大门很大,汽车能开进来,边上还有一个小门,平时家人就从这里进出。进了边门,就是家里的厨房,随后就是花园,里面种了杨梅、枇杷等果树。洋房后面的草地连着瓯江的溪滩,家里的佣人会去那里洗衣服。到现在,郑淼还记得棒槌打在衣服上“梆梆梆”的声音。

房子建好没多久,父亲就被任命并派往台湾。“此后,父亲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母亲骨灰面向东方安放

4年之后,也就是1949年的一个深夜。兄妹4个被母亲王修和保姆阿英叫醒,来到瓯江边上了一个小舢板。转辗广州、香港,来到台湾与父亲团聚。“离开的时候,母亲将房子的房契等材料交给了一个教会医院的院长。后来听说,我们的房子被政府改成了医院。”

因迫于生计,家中已雇不起保姆。阿英在跟随郑家到达台湾后2年,也离开郑家,嫁给了在台湾的一个温州人,迁往台湾南部。郑淼兄妹4人在台湾完成了学业,先后到美国继续求学,并定居美国。郑平夫妇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移民美国。

“对于家乡的事情,父亲很少谈及。但是我们知道他想家。”郑小平说,母亲在85岁那年去世,父亲将母亲的骨灰面向东方安放。

郑淼回忆,郑家在台湾的十几年,父母一直要求兄妹4个在家中说温州话。到美国之后,除了老大郑镇东跟父母住在洛杉矶,兄妹3个都在美国西部工作生活。“慢慢地,我只会说几句了,但是听还是能听懂。”

这对在美国居住的兄弟离温68年如今回乡却找不到家

根在永嘉楠溪的希望最大

在父亲去印度受训期间,祖父郑铁夫去世。对祖母,郑淼也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姓陈。郑家在打绳巷有一份祖业,是一家名为“郑荣发”的纸张批发行。郑平从军后,由其弟弟管理。抗战胜利之后,改为米行。

“在抗战胜利之后,父亲回到楠溪为自己和母亲造好了墓地。”郑淼说,父亲曾告诉大哥,自己出自永嘉楠溪郑家。家谱对联中有一句是“大德承希孔朝继九卿庭”,父亲是“孔”字辈,郑淼是“朝”字辈。

相比父亲这边,郑淼对母亲那边亲人的信息要掌握得多一点:外祖父名叫王孟治,曾在上海一家英国人开的烟酒外供局上班。母亲王修在上海艺专学习绘画,毕业后回温与郑平成婚。王修有两个弟弟,一个叫王健一个叫王宽。“王健舅舅是浙大电机系毕业,我们离开温州时,听说去了东北。王宽舅舅则参加了解放军。”郑小平告诉记者,一家人移民美国之后,王健舅舅的儿子曾想申请来美国留学,与母亲取得了联系。“后来,留学的事没成,也慢慢失去了联系。”

郑淼说,兄妹三人的年纪都大了,就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亲人,找到自己的根,“能到祖先墓前祭奠,让父母回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